时间:2015-04-09 12:18 作者:青少年素质教育特训戒网瘾学校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激励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一两岁的孩童,周围堆着各式各样的玩具,漂亮的洋娃娃、精美的电动汽车、豪华的积木等等各式各样的益智玩具。而这个孩童却对这些玩具完全没有兴趣,弃置一边。因为他正兴致勃勃地把玩着一个空酒瓶、一个废弃纸盒或者其它成年人眼中不能称之为玩具的物件。这时,孩子的父母过来了,“宝贝,你看这个电动玩具多有意思啊,这个毛绒娃娃多可爱啊,这个积木好贵的,咱们玩这个,把你玩的那个废物扔了。”
以空瓶为例,这个空瓶真的是废物吗?其实未必。当一个孩子在把玩空瓶子时,那是他按照自己的喜好,出于自身的兴趣点,毫无任何掩饰地在诸多的玩具中作出的选择。这个自动选择的过程就可能预示着他在某一方面的天赋。而那些所谓昂贵的、精致的、华美的、益智的玩具,在他眼中可能并无任何意义可言。家长们强行代替孩子作出选择,无非是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了孩子。
当今社会,在谈到人的创新性时,我们总会听到这样的抱怨:现代的教育千篇一律,教育出来的孩子大同小异,思维模式基本相同,何谈“创新”二字。那么,我们如何破解如今的教育模式弊端,在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方面有所作为呢?在此,先讲这样一个故事:
说有一个人得到了一张天下无双的弓,这张弓用多年的紫檀古木制成,非常好用。得弓者对这张弓爱不释手,但同时又觉得此弓过于朴素,不够华美。于是,他找到一个天下第一的能工巧匠,请他在弓上雕刻一副行猎图。这个巧匠在这张弓上施尽能事,雕刻了一副精美绝伦的行猎图。弓的主人拿到这张弓,心理感叹:这才叫尽善尽美。于是张弓引箭,用力一拉,没成想“崩”的一声,弓断弦松。这张弓就因为承载了过多的美丽花纹而失去了它成为一张良弓的本性,最终毁在了他的手中。
同样的道理亦可适用到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如今的孩子思维方式千篇一律的问题根源,我们或许可以从文章开头提到的场景以及上面的故事中窥见端倪——在对孩子的早期乃至学龄教育过程中,我们缺失了以一种静观之心去尊重孩子本性的教育方式,缺失了安静倾听孩子内心最细微的声音的心境。取而代之的是,用成人世界的价值观、游戏规则,以一种近似功利的态度,要求他们遵从固定的行为方式,责成他们承担与实际年龄不符的课业,过早地向他们灌输成人世界的物竞天择。人为之下或者是无意当中,诸多的天赋被压制,儿时的童真被剥夺,千人一面、老气横秋的孩子也就较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