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6-16 21:32 作者:青少年素质教育特训戒网瘾学校
听闻我所在的这个城市,又有一个年青的生命从暗夜中矗立的高楼滑落,以一条优美的弧线,结束了今生之痛,开启了来世之门。
他是一个高中学生,在这个地区性首屈一指的“好”学校里,他的成绩一直保持在前二十名。也就是说,只要他参加一年一度的高考,就极有可能考取任何一所令人羡慕的高等学校,从而为保证一生的生存品质奠定基础。
是什么让他厌弃生命,选择死亡?触发他的行为的仅仅是一件在整个人的生涯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小事——作为一个优等生,他窃取老师的考卷被发现了。
当他在教学楼的走廊里发现一位老师从办公室离开时,我们想象,或许他已在这栋楼的某个暗影里观察了很久,总之,在他的那位身兼班主任和年级组长(这是一个在学校里受人尊敬的职位)的老师从屋里出来后,他瞄准时机偷偷溜了进去。就在他从老师的抽屉里掏出那份关系到下一次月考成绩的考卷时,一股欣喜感充溢了他的心胸。但不过数秒,这一感觉就被一串脚步声骤然打断了,还没等他回过神来,老师已站在了他的面前。
每个具有相似教育背景的中国人都会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意味着什么?孩子顿时脸色苍白,心跳加剧,张口结舌,极度恐惧地盯着老师看。老师眼里划过一道闪电般的严厉眼神,提高了声调、加强了语速,对着可怜的孩子说,怎么回事?孩子嗫嗫嚅嚅,说不出话来。这时候,老师对他说了一句催命符:回去写个检讨,然后再决定怎么处分你。
孩子脑袋一片空白,他在完全失去知觉的情况下交出了考卷,走出了办公室,但在出门的一刹那,他的内心突然苏醒了,而且变得无比清醒。然而,羞辱和恐惧随即占领了他的头脑,并激烈冲撞着他的意识。
他无法想象,老师会怎么处理这件事,当其他科任老师都知晓他是个窃取试卷的“贼”时,会怎么想;他无法想象,当他的同班同学特别是他暗恋的那位女神得知他是个“偷卷贼”时,会怎么想;他无法想象,当他的家人,还有亲友们,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时,会怎么想。
在他内心深处刹那间浮出的一个更深层的暗影是,是不是所有人都会质疑他此前的“好成绩”,都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他是不是将永远处于被怀疑、被侮辱的位置?
他隐隐的感觉到,他完了,尊严,荣耀,前途,都结束了,等待他的只有屈辱、黑暗、堕落,瞬间产生的巨压模糊了他的思考能力,他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开阔地带,他意识到,在那里,他将得到解脱。
于是,他没有多想,纵身往那空旷地一跃而去,顿时,身陨形销,万古寂灭。
很快,学校很多人都知道,从前很优秀的一个孩子去了;很快,这一消息不胫而走,人们都在议论他的“意外死亡”。
可是,没有人提出,他的死绝非“意外”,任何一个在这种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下学习的孩子,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都会跟他一样,走向不归路。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但在人们口耳相传中可以得知,这种情形每年都会发生不止一例。是什么样的因素,导致正是青春好年华的孩子选择了轻生?
首先是体制因素。一考定终身的国家考试制度和应试教育体制是孩子们黑暗早期生涯和一部分人早逝的罪魁祸首。这个孩子的死,归根结底就是考试导向的必然结果。如果他不在意考试成绩,如果学校不将考试成绩置于头等重要地位,那么他就不会想到去窃取试卷,也就不会有悲剧发生。
国家考试制度和应试教育体制,多年来都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对象之一。举一例证之,从1999年开始政府推行素质教育到21世纪初开始全面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目标就是改掉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但在花费巨额投入、国家资源和全系统动员部署后,改革没见成效,也没有持续。一个领导,一个思路,声势浩大的课程改革最后黯然退场,只是民脂民膏养肥了一部分官员、一部分教材公司和一部分专家,而其主角——教育、学校、学生却未从中受到任何益处,相反,在此之后应试教育卷土重来,变本加厉。据说,现在一些学校又开始公开补课、上早读课和晚自习了。
其次是在这种体制下学校变态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在一切以分数为本的前提下,为了应试的需要,学校的教育制度和管理体制对此予以全方位配合。其中严格的日常考试制度是其主要表现之一。学校在学期进行期间的日常教学中会定时不定时地安排各种考试,以促使学生适应考试,并形成相互竞争的格局,从而提高其参加“公考”的成绩水平。
在此教育方式下,学校的管理也变得野蛮粗暴,唯分是举,区分好学生、坏学生的标准是成绩,以分数定输赢,以分数作为考量学生的核心因素。本文例子中的那位老师在学生窃取试卷后,原本是发挥其教育特长,对孩子耐心进行教育和疏导的良机,然而他却放弃本身责任,片面地指责学生的不当行为,简单粗暴地要求学生写检讨书,最后致使学生选择死亡。
其三,是在应试体制和学校扭曲的管理方式下,社会上功利主义的教育思维、家长扭曲的攀比心理和学生扭曲的竞争心理,对学生成长的伤害。如果没有全社会浮躁、简单化和功利主义的教育理念与方式,学生至少可以获得更多观察和认识的视角,从而避免悲剧发生。然而中国的教育问题不是根根梢梢的问题,而是系统性的痼疾,非彻底手术必难改革成功。比如,在政府教育引领、学校教育实施之外,社会、家长都成为自觉杀死孩子天性,扼杀孩子灵性,并将孩子推上一条死胡同的“共谋者”,而学生无路可逃,别无选择,只能在血泪般的求学史上拼命“战斗”,直至采取非正当方式“杀出一条血路”。
如此看来,这个孩子的死还是“意外”的吗?
近百年前,鲁迅先生发出呼吁,救救孩子。但是,一个世纪过去了,救救孩子的使命仍未完成。
今天,人们还要继续高呼,救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