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4-30 22:11 作者:青少年素质教育特训戒网瘾学校
每一个有情绪障碍的孩子背后,都隐藏着父母的一些心理问题。试想,一个喜怒无常、动不动就拿孩子出气的父母,怎么可能让孩子学会自控呢?自控既是意志的表现,也是情绪智力的表现。情绪智力应包括5个方面:
1.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
2.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
3.自我激励能力;
4.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
5.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
幼儿的情绪自控能力是指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特别是对不良情绪加以调控的能力,如愤怒、烦恼等。从总体上看,幼儿情绪的自控能力较弱,这与他们的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所以外界的各种刺激都极易兴奋;难以自制。另外,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如溺爱或放任,父母本身缺乏自制等,使他们也会导致幼儿自制力差。
解决方式
自控并不等于压抑,真正的自控是建立在合理宣泄的基础上的。我看到有的父母这样教育孩子:孩子受了委屈,伤心地痛哭,父母说:“好孩子要坚强,不许哭。”孩子受到了老师表扬,得意地对父母笑,父母又说:“好孩子不要骄傲,多想想你的缺点。”这样的孩子很可怜,他们的情绪似乎被父母“剥夺”了。这种压抑并不是自控。情绪的自控来自于合理的发泄。
解决方法
1、我们应该告诉孩子,只要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破坏东西,如哭泣、运动、诉说、在纸上乱画一阵、大声唱歌等,都是合理的宣泄方法。
2、在孩子情绪很激动的时候,不要急着和他讲道理,也不要粗暴地控制,先要提供合理的宣泄渠道,引导孩子把不良的情绪宣泄出来。
一方面,幼儿的需求逐渐增多,另一方面,他们又能力有限,语言和自我控制能力不足,他们还不知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要求,一旦需要不能满足时,就通过发火或痛哭来表达自己的要求。正确的做法是:父母可以针对有可能导致幼儿情绪失控的环境,提前做好预防。
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例如,当孩子心里感到难过时,你可以引导他:“难过时可以找些使自己开心的事情来做。你现在愿意看看电视还是出去玩玩沙子?”引导孩子在两种选择中挑选一种,在挑选的过程中,孩子的注意力也就得到了转移。
策略二:延迟满足法。当幼儿为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烦恼时,你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产生积极的思维:这一切都是暂时的,自己的需要过一会儿也会获得满足的。例如,一个幼儿和别的小朋友争抢玩具,在放弃时他可以这样安慰自己:“现在让给他玩,自己过会儿就可以轮到了。”策略三:自我意念控制法。鼓励幼儿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例如,让幼儿在愤怒时默数“1、2、3……”或默念“我不发火,我能管住自己”,从而避免冲动行为。